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

營造法式筆記——再談升起和側腳對建築外立面的影響

當今很多新建古建築,尤其是大多數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仿木構建築,都放棄了升起和側腳的使用。很多人認為,升起和側腳對古建築外立面效果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馬炳堅老師在《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》一書中聲稱,鋼筋混凝土仿木構建築可以不用做側腳,因為“天津大悲院大雄寶殿工程就沒有做收分和側腳,效果絲毫不差”。馬老師作為一名清式古建築專家,持有這樣的觀點自有他的道理,因為清式官樣建築已經基本放棄了升起的使用,而且側腳的處理也大大地簡化了,所以對於清代風格的仿古建築,不採用此類處理確實影響微乎其微。
但是對於早於明代的建築,上自唐代,晚到宋金,升起和側腳不僅在結構上起到穩定和加固木構架的作用,而且對建築外立面整體風格的影響也不可小覷。正如梁思成先生對中國建築史的一個概括:唐遼豪勁、宋金醇和、明清羈直,我認為,升起和側腳在其中的貢獻怕是和斗栱不相上下。
在這裡我以面闊七間、進深四間之晚唐風格大殿為例,讓採用和不採用升起和側腳的外立面進行對比,讓我們對這類中國古建築所特有的結構處理有一個非常直觀的了解。


圖1:建築物正立面






圖2:建築物側立面



圖3、圖4、圖5:建築物透視效果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